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

[轉錄] 2009司法官榜首考試經驗談(恭喜羅姐^^)

2009司法官榜首考試經驗談(恭喜羅姐^^)

 類型:自修心得

考試經驗談


資料來源:http://peterandwing.pixnet.net/blog/post/6816923

國考書單
科 目 參 考 書 教 科 書

憲 法 賀祥宏<中華民國憲法>(高點)
植憲<憲法解題概念操作>(高點)
行 政 法 植憲<行政法必備概念建構>上中下三冊(高點)
陳敏<行政法總論>、林三欽上課講義

民法總則 王澤鑑<民法總則>
債編 江俊彥<民法債編總論>(新學林)
李淑明<債編總論>(元照) 孫森焱<債編總論>上下冊
債各 李淑明<債編各論>(元照)
李淑明<民法試題精選基礎篇>(高點)
物權 張律師<民法物權>(高點)
李淑明<民法物權>(元照) 謝在全<民法物權論>上中下冊
身分 許律師<民法(親屬、繼承)>(高點) 林秀雄上課共筆、<繼承法講義>(元照)

刑 法 方律師<刑法分則>、<刑法總則>(高點)
金律師<刑法分則經典題型>(高點) 林東茂<刑法綜覽>(依品)
陳子平<刑法總論>上下冊(元照)

民事訴訟法 喬律師<民事訴訟法>上下冊(高點) 姚瑞光<民事訴訟法論>
姜世明<民事訴訟法基礎論>(元照)

刑事訴訟法 史奎謙<刑事訴訟法>上下冊(高點) 林鈺雄<刑事訴訟法>上下冊
強制執行法 喬律師<強制執行法>(高點) 張登科<強制執行法>

國 際 私 法 劉韋廷<國際司法>(高點) 馬漢寶<國際私法>
柯澤東<國際私法>
公 司 法 田齊<公司法例題演練>(保成) 王文宇<公司法論>(元照)
海 商 法 田齊<海商法例題演練>(保成) 劉宗榮上課講義
票 據 法 方律師<票據法>(高點) 王志誠<票據法論>(元照)
保 險 法 法正<保險法>(高點) 江朝國<保險法基礎理論>(瑞興)

壹、我的簡介

我和各位最大的不同,是我並非法律科班出身的。大學時代,我唸的是台大政治系,後來又繼續攻讀台大政研所。當年看到法律系同學上課之外的時間都在圖書館裡蹲,覺得他們的人生真悲慘。我研究所畢業後曾經短暫地在旅遊雜誌當過主編,不久後考進自由時報當記者,陸續又待過經濟日報、聯合報和蘋果日報,前後十年多的時間,我大概都是主跑政治和兩岸相關的新聞。大約五年前,因為覺得想再唸點書,而且最好唸不管對工作或生活來說都實用的學門,我就去報考了東吳法律專業碩士班,當法學的新鮮人。唸書的期間,正好碰到平面媒體營收逐漸惡化,以及藍綠政黨惡鬥愈演愈烈,我覺得當記者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好玩,甚至前景堪慮,所以我在研三下學期,決定辭掉聯合報的工作,來挑戰一下律師和司法官的考試。

貳、考試歷程

任何人在做生涯選擇或轉換職業生涯的時候,都會先做一些評估,評估的項目裡面,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。我決定要辭掉工作準備考試前,也想過這樣做的機會和風險。機會的方面,首先,我認為自己應該適合念法律。我一直很喜歡偵探小說、影集或電影裡的法庭戲,也有很好的理解力、邏輯和推理能力。我研究所的前五個學期是在「半工半讀」中度過,該唸的書雖然也唸了,但當然稱不上是認真的學生。不過在那段期間,我確定自己還蠻會答題的,而且對法律這門學問有很大的興趣。

其次,我覺得法官、檢察官和律師,都是有趣而且有意義的工作。法律人的工作,是所謂發現真實、定紛止爭,它有一定的專業性,又能和人、和這個社會的各階層有很多接觸的機會,與我當初喜愛的記者工作,其實還蠻接近的。

確定自己很想要變成法律人之後,我自己評估,要挑戰國考,而且要盡快考上,我最欠缺的條件,就是大塊的時間,所以,專職做學生是必要的。

我是在96年3月中辭掉工作的,準備當年8月份的律師和司法官考試,我姑且稱之為這是我的國考第一階段,抱著一點碰運氣,看能不能一買就中的心態。

不過老天是公平的,事情並沒有僥倖,當年我兩個考試都落榜,但司法官差4點多分,律師差1點多分,是再多用點力就可以趕上的距離。我決定不要立刻回職場,再給自己一年的時間試試看,其實也是賭賭看。

第二階段就是96年放榜後到97年8月的兩場考試,這將近一年的時間。我在第一階段唸的都是補習班出的參考書,參考書的好處是歸納整理得很簡要,對於考試的情資蒐集得很完整,讓你快速掌握考點和答題技巧。但有些科目,特別是商事法,如果只讀參考書,沒有教科書的循循善誘,得到的知識只是片段的,無法融會貫通,感覺仍很空虛。所以我在第二階段的前半段,又針對考得不盡理想的科目,回去讀教科書來補強,讓先前已經建立的觀念更加立體化;後半段,再好好把參考書啃個兩遍。97年考試總算有不錯的成績,我在律師考試拿下第11名,但司法官考試以大約0.15分落榜。

因為很想考上司法官,所以我又有了第三階段準備考試的歷程。我在97年考完律師後就到蘋果日報去上班,大約半年,也就是今年4月中,又辭掉工作來唸書。憑藉著在第二階段已經打下的堅實基礎,這次備考只花了四個月的時間,就有很好的成績。

參、準備方法

一、效率重於時間

許多人問我讀書計畫怎麼訂、一天唸多久,這兩個問題我都沒辦法很精確回答。我會訂階段性的讀書計畫,比如說,要在兩個月內把民法、刑法、刑訴的參考書唸過第一遍。而這兩個月、八個禮拜中間,我可能有情緒低潮的兩個禮拜,效率特高的三個禮拜,加上穩定前進的三個禮拜。總之,我會在兩個月內達成設定的目標,但我沒辦法規定自己每天要唸幾個章節或唸幾頁,這樣的計畫對我來說只要執行幾天就會被放棄。不過,一個粗略的計畫是必要的,它可以逼自己在某一個時點完成預定的目標,而總體的目標要很清楚,就是要在考前完成充分準備。至於計畫怎麼訂,我覺得要看自己的個性、讀書速度和習慣,訂一個過於嚴格的計畫硬逼自己去執行,只會增加讀書的痛苦感和挫折感。

我的習慣是一科唸完再唸下一科,覺得這樣才能一氣呵成,有整體感。到了考前兩個月左右的最後複習階段,才各科穿插著唸,免得早唸完的科目到考試前又印象模糊了。是不是一開始就穿插唸,或一科唸完再唸下一科,也看自己的習慣和喜好。

至於每天該唸多久,我的經驗是,如果每天能夠穩定地、專注地唸到七個小時,差不多是八分飽,就很足夠了;專注力特高的時候,最多唸到九個小時,我就會覺得腦子再也塞不進東西。以一年為期的準備時間為例,其實是很漫長的,就像長跑比賽一樣,需要調節呼吸,以穩定的速率、平靜的心情前進,最後還要保留衝刺的力氣。維持八分飽比較不會把胃口打壞,抽一點時間做運動,看看電視和報紙,每周也視情況要有一天或兩天的休息。

二、唸什麼書
我沒有補習,因為我才在研究所上完課,接收的東西已經足夠,接下來需要自己消化的時間。問題是該如何消化?在辭掉工作,真正開始唸書之前,我先上高點網站仔細看了人家的考取經驗談。看人家念哪些書、花多少時間、有什麼特別的方法、對答題有什麼建議等等,對準備考試這個過程大概有點譜。然後到書店,從人家建議的書單裡找到自己最順眼的,定一個粗疏的讀書計畫,就靜下心來啃書。

但補習有其好處,如果你念書比較被動,需要人家鞭策,或是很需要別人為你提示重點,補習是個不錯的主意。我聽過兩科補習班的錄音,對補習班老師有一定的敬意,因為他們整理的工夫不錯,也很會教人如何套用一定的格式答題。

很多人提到「一本書主義」,我也是一本書主義的奉行者,就是說,準備考試只以一本書為範圍,把這本書精讀、熟透。我剛剛提過我的這一本書是補習班出的參考書。所謂參考書,不是指爭點整理或例題演練那種類型的,而是有著與教科書一樣的體系,但它的敘述比教科書更精簡,所蒐集的學說比教科書更完整。相較於教科書的巨細靡遺,參考書的好處是能針對考點提綱挈領,而且它大概都附有一些考古題和解答,讓你可以熟悉答題的體例和架構,對準備考試來說非常好用。每一科的這一本參考書,我在去年考上律師以前,大概都從頭到尾、一頁不漏地啃過了三遍,今年考司法官又唸了第四遍。第一遍唸的時候,很多地方不甚了解,常常會「卡住」;第二遍就順暢些,但也不是每個地方都通了;差不多要到第三遍,才會覺得已經打到第四檔,無入而不自得。

反覆唸參考書,目的是不斷強化記憶,這樣才能在臨場快速而精確地反應。但我必須強調,在求學階段,先好好聽課、把老師指定的教科書讀過是很重要的。有了課堂和教科書作為入門的第一步,讀參考書才能事半功倍;而參考書有時太簡略或片段,只見爭點而缺乏理論的鋪陳,這時候,也需要回頭去找教科書來補強,互相參照。

要不要唸期刊文章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。我想,如果在「一本書」之外行有餘力,多唸文章對於加強法學知識當然很有幫助,可以觸類旁通,培養法感。尤其法學知識就好像一個環環相扣的大鎖鏈,各科之間可以呼應對照,所以多看多補,不過前提是要行有餘力,也就是參考書已經夠熟。我有閱讀月旦法學教室的習慣,我覺得從前面的短文,可以窺知學者們現在關心的議題;讀後面較長的講座文章,可以強化你對那個主題的記憶。但如果純粹從準備考試的投資報酬率而言,有關公司法、刑訴的文章,才比較可能變成考題,所以可以把那篇文章的重點整理出來,標題式地濃縮在一張小便利貼,以便日後複習。

月旦法學雜誌和台灣本土法學我有時也會翻翻,與修法有關的文章一定要看,其他就只看我很有興趣,或比較淺顯易懂的。

三、勤練考古題

考古題要做,但我覺得還沒看書就做考古題會浪費時間,就像還不會憋氣就先學蛙式的動作,是越級挑戰。我是在參考書至少都讀過一遍之後,才開始做考古題的,範圍差不多是最近5年的國考題目。之後,也看最近5年各校研究所考古題(高點出的),不過幾乎都不寫,只是在腦海中試著跑一遍答題的架構,訓練自己對題目的反應。我覺得這種腦力鍛鍊很有用。

我以前當記者,需要經常寫,已經寫成習慣了,文字流暢而且下筆快,或許也是我面對考試的一個優勢,所以我很少真正動手「寫」考古題。但我還蠻鼓勵大家多寫的,因為文字表達要通順、邏輯嚴謹、速度夠快,是需要訓練的,況且答題有一定的格式和體例,熟悉以後,臨場才不會為了找適當的文字或連接詞而花時間。

四、組讀書會

我在準備考試的第二和第三階段,都有參加讀書會。讀書會的目的,在討論考古題,和交換情報。讀書會討論的標的是近五年的律師和司法官考古題,每周一次,大家先講好下次該做哪幾題,自己先看好、做過,然後在讀書會時來交換意見。另外,大家也可以分頭去蒐集各科的最新實務見解、修法後的文章,或研討會資料,來和彼此分享。

讀書會的成員,我覺得最適規模是五到六人,只要志同道合,不吝與大家討論或分享,不是很熟很親密的朋友也可以湊在一起。準備考試的路上很孤獨,有伴可以互相打氣,比較撐得下去,但最好成員都已經到了該做考古題的階段,這樣才有討論的基礎,否則見面很容易流於空談或閒聊。

肆、實戰要領

平常讀書的時候,就要準備考前一兩周、前幾天甚至當天要唸的東西。那個時候,重點就是記憶與背誦。我的作法有兩種,一個是把補充重點記在學習式六法法條旁空白處,考前幾天的時間,就翻閱法條對照著看,雖然現在考試附法條,不必背條文,但是記條號或熟悉條文的相對位置仍是必要的,否則考試時想抄也翻不到。另一種作法是,我會在讀書時把若干爭點寫在一張張便利貼上,考場的下課時間,就看這些紙片,臨陣磨槍,不必把一本本參考書都搬到考場,反正看不完也看不下。

實務見解的字號要不要背也有很多人關心。其實除了釋字以外,我能背出來的字號聊聊可數,所以我覺得背字號並不很必要,只要能寫出「實務認為」、「最高法院認為」及其要旨即可,重要的是去凸顯出實務和學說的差異。當然或許寫得出字號來會更高分,因此每一科可以整理出10個左右的重要決議或判例字號,留待考前一天背誦,如果真考出來了,應該會有加分效果。

臨場時,我拿到考卷會先把四題都看一遍,在題目旁邊先寫下大致想到的爭 點,總共約花15到20分鐘。然後從第一題,把題目再仔細看一遍,開始動手寫。這樣題目看過兩遍,比較不會弄錯題意或人物。

考試時每一題平均只有30分鐘的時間,扣掉審題,真正去寫只有25分鐘,能寫的東西其實很有限。現在比起以前,出題老師的來源較廣,出獨門暗器的情況也比較少,所以答題時打擊面須廣,不必深,要充分呈現相關爭點的學說和實務見解,讓老師知道你對這個問題的了解很全面,除非可以看得出來出題者的偏好,否則就以多數說作結。

卷面處理很重要。字可以不好看,但千萬不要潦草,而且答案要分點分段,不要寫成一大團。推理過程要有層次,遵照所謂涵攝法,從大前提開始呈現爭點、然後是小前提,再加以涵攝,切忌無推理就直接寫答案或結論。我的經驗是最好從第一題依序寫到第四題,一題正常情況下寫到一頁半就可以;不要跳題寫,就算是不知道問什麼或沒把握的題目,也可以抄抄相關法條,裝腔作勢一番,盡量至少掰到一頁。這樣整份考卷看起來一氣呵成,閱卷的人會感覺下筆的人胸有成竹不慌亂,分數的起跳點會比較高。

伍、結語

我覺得準備考試就像一場長征,像背負著重擔的駱駝在沙漠中行走,需要很堅強的決心、貫徹目標的意志力,還有很凝聚的專注力。絕大多數人在享受考上的欣喜之前,必定會經歷過落榜的沮喪。我最近看到一則廣告,廣告詞說:「進步和努力,並不困難,難的是一直進步、一直努力。」對我來說,一直進步、一直努力,要靠兩種強烈的飢渴感支撐,一是對法律這門學問的飢渴,再來就是對上榜的飢渴。

我在差不多兩年當專職學生的日子裡,幾乎斷絕和外面的聯繫,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,連msn也不用。適度的孤獨感可以幫助你專注,但孤獨有時也會帶來沮喪,所以絕對也需要讀書會成員的互相打氣,以及親人、男女朋友或要好朋友在情感上的支援。如何在專注、孤獨與維持一定的人際接觸之間取得平衡,是很重要的課題,要靠大家自己去揣摩了。

最後我要說的是,以今年司法官和律師錄取人平均年齡為例,都在27歲左右,扣掉像我這種離平均很遠、把年齡拉高很多的,再扣掉天縱英明、大學應屆畢業就考上的,據我觀察,24、5歲時上榜的是多數,而他們多半都在唸研究所。我想這可以給大家一個規劃生涯的參考,也就是說,如果你真的以國考為目標,大學畢業後花一年到兩年全力衝刺,大概是必要的。很多東西急不來,要靠時間累積,就像好的葡萄酒發酵後,還要經過熟成階段。所以大學時代,不必太早進入準備考試的悲慘狀態,先好好地、從容地上課,奠定好法學的基礎,另外,像國文、英文這類普通科目,不是可以速成的,也最好在大學的時候就打好底子。因為這是一場漫長的征途,所以要懂得調配速度和呼吸,千萬不要太早就氣力放盡,或是壞了唸法律的胃口。但一旦決定要備戰,就要全心全力,還要學會享受孤獨,才能發揮最大戰力,迅速達成目標。這是我給大家的建議。




####

 羅嘉薇 / 司法官特考榜首 曾任聯合報記者

今年司法官的榜首羅嘉薇

本報資料照片


繼專技律師高考掄元,東吳法律的畢業生再度技壓台大、政大等校的學生,拿下今年司法官特考的榜首。另外,原本預計錄取一百二十人的司法官,因為第一百二十、第一百二十名同分,罕見的多錄取一人。

今年司法官的榜首是台大政治系、東吳法碩乙畢業的羅嘉薇,曾經在聯合報擔任新聞記者;這也是東吳法研所學生在今年律師高考摘下榜首後,再次擊敗其他學校,不過若以總錄取人數計算,仍以台大、政大和台北大學的學生分居前三名。


東吳法學院院長楊奕華表示,去年羅嘉薇就以第十三名錄取律師考試,今年榮登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二的司法官特考榜首,「與有榮焉」;今年上榜的司法官至少有十四名是東吳學生。

楊奕華說,東吳法學院在外口碑良好,甚至夯到大陸去,對岸不少大學積極聯繫。東吳法律系必須念五年、修一八四學分,除了訓練基本的大陸法,也加強台灣學生較生疏的「比較法」、「英美法」訓練。

「考試司法人員三等特考」和「軍法官考試」第二試考試結果昨天放榜,共錄取三百二十人,前者錄取三一○人,軍法官錄取十人。

【2009/11/26 聯合報】

####

資料來源:http://blog.yam.com/mingchang/article/25812972

December 13, 2009
記者轉法官 春秋之筆掌正義之秤以文找文
   
       今年司法官特考榜首羅嘉薇,媒體大幅報導她是東吳法研所法碩乙畢業(非法律系報考),技壓台政大,其實她早已是台大政研所碩士,在新聞界跑新聞,在報社當了多年記者,才轉戰司法界,去年先考上律師,今年再考上司法官,記者是執春秋之筆,而法律人則要掌正義之秤,尤其她曾當過記者,不知未來會如何執法,令人拭目以待。
 
       猶記十多年前,她台大畢業後,最早是到自由時報擔任政治中心記者,筆者在1997年還與她同時進來,同受「新生訓練」,只是走的路大不同,將近3年多,即2000年首度政黨輪替後,她就跳槽到聯合報,同樣主跑政治新聞,主要路線是「兩岸新聞」,前兩年她又跳到蘋果日報跑中國大陸新聞,直到去年考上律師才離開新聞圈。
      
      同業說記者考律師、司法官有優勢,因為文筆磨得精,一位新聞界前輩說「十年磨一劍」,我這位「同窗」才真的是十年磨成一把利劍,在國家考試打敗台大、政大、台北大學法律科班生。
    
    以前一場新聞自由與法律的研討會上,有一位東吳法律系的老師說:「記者和法律人都是在維護社會正義,只是法律人更專注在個案正義。」,期許有新聞記者的背景,去擔任法官後,未來在判案上能更注意社會觀感。
    
     看到這些傑出的新聞人,轉戰其他領域,也不禁想到新聞界這十年來待遇一年不如一年,尤其是平面的媒體,難怪有本事的人都一個一個跳出去,留下來的人只有過得茫然和痛苦。


1 則留言:

  1. 被牠受理的案件被害人很可憐
    這一個全面倒向被告不明是理的花癡

    回覆刪除

Any Suggestions? 任何建議?